《論文筆記》DeepHunter: Hunting Deep Neural Network Defects via Coverage-Guided Fuzzing

論文資訊

  • 標題:DeepHunter: Hunting Deep Neural Network Defects via Coverage-Guided Fuzzing
  • 作者:Xiaofei Xie, Lei Ma, Felix Juefei-Xu, Hongxu Chen, Minhui Xue, Bo Li, Yang Liu, Jianjun Zhao, Jianxiong Yin, Simon See
  • 機構: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Kyushu University、NVIDIA AI Technology Center
  • 會議/期刊:None 連結:https://arxiv.org/abs/1809.01266 在傳統軟體測試領域,我們很常用一些自動化測試來產生測資並進行測試,進而找出漏洞,最後產生報告供測試人員分析。其中有一種測試方式叫做 Fuzz Testing(Fuzzing),意思就是模糊測試。這篇論文便是以同樣的概念對深度神經網路進行測試,由於作者同時也是 DeepGauge 的研究群,他們引用了自己在 DeepGauge 中提出的神經網路覆蓋率指標,在這邊論文提出了 Coverage-Guided Fuzzing,以程式碼覆蓋率為 feedback 去有效率地產生大量模糊測試的測資。這在傳統軟體測試領域是很常見的策略,像是 AFL、libFuzxer 及 VUzzer 就是 coverage based 的 Fuzzer。
    基本上,一個 CGF 應該要進行有以下的 Loop:
  1. 從 Seed pool 裡面選擇 seed
  2. 利用特定修改策略(像是bitwise/bytewise flip),多次修改種子去產測資
  3. 用產出來的測資去跑目標程式,紀錄執行路徑
  4. 回報產生錯誤的種子,把那些覆蓋到不同路徑的種子存進 seed pool(提升覆蓋率的種子)

重點有兩個:修改策略、覆蓋率,前者注重是如何產生新的、有效率的種子,後者則是評斷種子優劣的標準。
這是這篇論文提出的 DeepHunter 的流程圖。

文中定義一個 atomic 輸入為一個種子,一個 batch 指的則是一堆圖片。為什麼是用 Batch Pool,是因為作者認為一次修改一定數量的種子,然後讓 DNN 一次去做辨識會比較有效率。另外,為了把有「潛力」 的種子往前推,會進行一個 Power scheduling 的動作;為了避免製作出沒有意義的種子,會在修改後進行 Sanity checking。最後進行完 Coverage Analysis 後,會做一個 Batch Prioritization 的動作讓很少被選到修改的 Batch 優先權往前提升。

3.2 轉換與修改(Transformation and Mutation)

傳統 fuzzer 像是 AFL 用的策略產出的測資,對於 DNN 來說會是沒有意義的;而在改動大小和產出有意義測資之間要取得平衡是很難。 所以作者想出了一種圖像變換的策略,稱為 metamorphic mutation strategy,意思就是說,我改動你這個種子,但產生出來的測資的 semantic(語意)必須和原來是一樣的。 對於影像進行變化的方法被分為兩種:

  • Pixel Value transformation P
    • 對比度
    • 量度
    • 模糊
    • 雜訊
  • Affine transformation G
    • 影像翻譯
    • 影像縮放
    • 影像斜變
    • 影像旋轉

為了避免產出無意義的測資,Affine transformation 只能做一次;Pixel Value transformation 則可以做多次,但會計算 L0 和 L∞ 來限制改變大小。
假定 I 透過 pixel value transformation 被改成 I’,那我們說在 f(I,I’) 成立時 I’ 是 有意義的。

L0 指的是 pixel 最大改變量,size(I) 則是圖片的 pixel 數量。作者假定如果改動的 pixel 很小,小於 a x size(I) 時語意不受影響。萬一超過了,那只要不要改超過 b x 255 就好了。


Algorithm 2 是修改的過程,I 是 Input 而 I’ 是 output。state 是一個 bool,用來記錄 Affine Transformation 是否被使用過了。作者表示他們想在產生有意義的測資時,盡可能最大化修改的次數,也就是 TRY_NUM。如果 state 目前是 0,就隨機挑選一種修改方式,如果是 1,那就挑 Pixel Value Transformation,參數則是隨機。

3.3 Power Scheduling

用mutation potential來計算可以修改的空間。公式是 B x 255 x size(I) - sum(abs(I-I’0)) mutation potential 越大,代表越接近種子,而且會被更優先修改。

3.4 Plugable Coverage-Guided Fuzzing


DeepHunter 用了六種不同的 coverage criteria 去看哪一個 batch 要被留著。但是如果一直收 coverage,程式會不堪負荷,為了加速,會把一些得到差不多輸出的 seed 忽略掉,不必特別保留 coverage 的值。並用了 bucket 的機制來避免 trace exploitation issue,跟傳統 fuzzing framework 很像。

3.5 Batch Prioritization 調整每一個 Batch 被挑選到的機率,機率的公式是


避免總是有趣的 Batch 被挑選,其他 Batch 依然有 Pmin 作為最低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