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暴烈與消逝,三島由紀夫《金閣寺》

身為三島由紀夫的書迷,終於等到他的作品在台灣一一重新出版,一連看完《假面的告白》、《愛的饑渴》、《金閣寺》這些名作,卻苦無時間寫下心得。我讀完《金閣寺》很久了,這幾天想把讀書心得補齊,卻發現自己的記憶已開始模糊,看來以後讀書心得一定要馬上記下才行。

之前我在 Dcard 的書籍版發過一些三島由紀夫的書評,很多人都說他們看不懂《金閣寺》。說實話,讀書這檔子事情,哪有什麼看得懂或不懂呢?作者是真的已死,讀者用自我經驗任意解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讓我想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 曾經寫過的一篇短文,題為《關於卡夫卡的闡釋》[1],我直接擷取重點。

「對文學藝術的思考和疑問正轉變成一項競賽活動,並且正走向自身的終結;將自己沉浸在作品之中去觀看和傾聽,本來是最基本的能力,卻飽受通過批評與分析以征服作品的慾望的損害。要是一個人要在一首詩或一個故事中榨出思想和意義,並以此為己任的話,他是永遠不會滿足的,他也永遠不會了解藝術的秘密,本真個性寓於其中的秘密。」

「卡夫卡不會回答這一切。他給與我們的是他那痛苦孤獨生活的夢想與幻覺,他那些經驗,空虛和滿足的再現,這些夢想與幻覺是我們能從他那裡得到的一切,而不是通過自做聰明的闡釋得到的什麼“意義”,“闡釋”是理性的遊戲,也經常是有趣的遊戲,對沒有藝術感受力的聰明人,這種遊戲再好不過了,他們能夠閱讀,也能寫作關於非洲藝術和十二音體系音樂的書籍,但他們永遠找不到通往藝術核心的道路,因為他們站在大門口,用上百把鑰匙試圖打開門上的鎖,但卻從來沒有注意到,這扇大門一直敞開著。」

我要說的是,三島由紀夫在文章中注入的是他的意志和靈魂,是他對美的堅持以及對空虛夢幻的再現,再多的解釋都無法去解釋他。作為一名讀者,寫下自己的體驗、體悟,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閱讀《金閣寺》的過程中,很明顯可以看出作者對於美的追求意識,這種幾近偏激病態的執著,除了源於天生,以及小時對金閣的嚮往,更大一部份是來自於自我的殘疾 - 口吃。由於口吃,無法順利表達出自己的內心,無法順利地抓住言語,即使抓住了,也已不是新鮮的現實。在兩種矛盾情緒的持續擴大下,終爆發了最後的事件。

不只主角,周邊人物也一直是以矛盾的方式存在,例如好友鶴川與柏木、母親、道詮和尚,以及他所見過的那些女孩子。這對主角而言又是多大的衝擊?「如果人只過度思慮美的問題,就一定會在這個世界上不知不覺間與最黑暗的思想碰撞。」,最後主角確實驗證了這樣的理論,為了追求究極之美,而毀滅金閣,毀滅自我。

其實,這部作品乃是三島由紀夫以真實事件為發想而寫下的。

「1950年7月2日凌晨,京都市消防隊收到火警,稱鹿苑寺起火。等到消防隊到了鹿苑寺的時候舍利殿(俗稱金閣)已經燃起熊熊大火,消防隊員無法靠近。這起縱火事件中並沒有人員傷亡,但是舍利殿被全部燒毀,創建者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木像,觀音菩薩像和如來佛祖像以及眾多古本佛經被焚毀。

經過事後調查,發現鹿苑寺的見習僧人林承賢在縱火事件後失蹤。後來警方在寺院後面的左大文字山發現林承賢已經切腹,蹲坐在地上。經過搶救,林承賢撿回一條性命。

在警方向林承賢詢問動機時,林承賢稱自己是因為「世界太亂」以及「為了向社會報復」才縱火。但普遍認為林承賢身體虛弱,又有口吃,母親對他的期望又很大,且寺院依靠遊客的參觀費來運營,管理人員比僧侶更有勢力。這些複雜的感情糾纏在一起,使得林承賢最後縱火燒毀金閣。」[2]

三島由紀夫為這起事件注入了自我的靈魂,把美作為一切的基礎。或許三島從這起放火事件上隱約看到自己的影子吧!為了追求暴烈的美,三島最終也選擇貫徹自己的信念,也選擇切腹。

從三島由紀夫的許多作品裡,能看見作者追求美的痕跡,不是文字之美,不是形式之美,而是一種至高、純粹的美的概念。而我們其實不需多做解釋,儘管享受、體悟這樣的美即可。若有興趣精讀,可以參考三島由紀夫的《文章讀本》。

節錄:

  • 「不被人理解已經成為我唯一可自豪的,所以也不能露出要理解事物的衝動。我覺得命運不賦予我任何能醒人耳目的東西。孤獨愈發膨脹,簡直就像豬那樣。」 - p.11

  • 「在我未知的地方已經存在著美,這讓我不禁感到不滿和焦躁。因為如果美的確存在那裡,那麼我的存在就被美疏遠了。」 - p.24

  • 「那樣令我失望的金閣,在我心中的美一日又一日的逐漸復甦,甚至變成比我親眼看到之前更美的金閣。我說不出它美在哪裡。看來夢想中孕育著的東西,一旦經過現實的修正,反而刺激起夢想了。」 - p.32

  • 「如果人只過度思慮美的問題,就一定會在這個世界上不知不覺間與最黑暗的思想碰撞。人大概生來就是這樣。」 - p. 53

Reference

[1] 2:36, “关于卡夫卡的阐释——赫尔曼·黑塞”,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3075646/
[2] Wikipedia, “金閣寺放火事件”,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9%96%A3%E5%AF%BA%E6%94%BE%E7%81%AB%E4%BA%8B%E4%BB%B6